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老师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故事 -> 老师 -> 正文

陈爱贞教授:行成于思 缘于执着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7 点击数:

 

【人物名片】

陈爱贞,女,1976年生,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产业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现任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

陈爱贞教授主要致力于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讲授《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研究科技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迄今在《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学术月刊》、《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等C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与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独立出版专著一部,作为合作者参与出版学术专著6部。曾获福建省第九届、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厦门市第八届、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参著的著作曾获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专著二等奖、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机缘巧合的学术之路

用陈爱贞的话来说,人生是一连串机缘巧合。曾在中学时期痴迷于文学与美术的陈爱贞一心想学建筑学,却考取了哈尔滨建筑大学城市燃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投身职场,两年光阴匆匆流过,但陈爱贞心中始终怀抱着对于高校的那一份情感羁绊与无限向往。因此,于2000年陈爱贞告别职场,再度回归大学校园,并选择福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开始自己的硕士学习。“身在管理学专业,实则研究产业组织理论。”陈爱贞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年半的学习。这可归因于其硕士生导师陈明森教授,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理论与企业改革及管理方面研究与教学的他对陈爱贞的学术之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导师的指引下,陈爱贞在硕士期间便在《福州大学学报》、《财经科学》与《经营管理者》发表文章,并为本科生开课,但继续深造攻博的意念异常坚定。陈爱贞认为,当高校老师首先需要扎实自己的学术功底。几经考量,她在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博士招考截止前一天报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学专业,获得珍贵的公费名额。在博士期间,陈爱贞跟随其导师陈甬军教授开始对产业经济学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与探究,并初步确定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市场垄断与竞争。

就在陈爱贞为博士毕业后努力方向感到困惑迷茫之时,将担任其博士论文答辩主席的刘志彪教授邀请陈爱贞前往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陈爱贞坦言,博士后研究在很多人看来因此延迟两年就业存在着风险,但在博士后期间她找到今后更为具体的研究领域——装备制造业。这一切,在她眼中,都是值得的。因为向往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经济学教学研究的良好平台,也考虑到家庭因素,陈爱贞从南京又回到厦门,选择扎根南强,继续其漫漫经济学求索之旅。

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这条似乎满是机缘巧合的经济学求索之路,暗藏着陈爱贞对于经济学的深深着迷与喜爱:“现在的我与当初不同,不是将教授经济学作为一份职业,而是真真正正的喜欢。”陈爱贞如是说。

 

深情承载师风

在求学之路上,陈爱贞遇到许多的前辈名师,从他们身上,陈爱贞收获了诸多助益。陈爱贞一再告诉我:“一生中能够遇到这三位老师是十足幸运之事。”

硕士生导师陈明森教授将陈爱贞引入产业经济学的大门,不仅如此,陈明森教授以其自身“实践出真知”的治学态度令陈爱贞受益颇深。学以致用,寓学于用,博士生导师陈甬军教授专注于区域经济学与反垄断两大领域,教授并翻译《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引发陈爱贞对于市场垄断与竞争浓厚的兴趣,并在陈甬军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三元市场结构的垄断与竞争博弈分析》。而更为重要的是,陈甬军教授关爱学生的为师之道深深感染了陈爱贞。博士后导师刘志彪教授则以其弥足珍贵的经验启发陈爱贞——作为一名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再“侵略”其他的研究领域。这坚定了陈爱贞继续以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垄断与竞争为研究根据地的决心,并将研究方法延伸应用到全球竞争背景下装备制造业领域,并从此在该领域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堡垒”。

深蒙有三位好老师之惠,陈爱贞对老师之于学生的意义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并希望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自从2008年回到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任教,陈爱贞已为本、硕学生教授过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课程。当谈及到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二者关系之时,陈爱贞坦言,最开始的几年几乎天天备课,也常年在本部与漳州校区之间来回奔波,再加之家庭的因素,让她深感肩头压力。但陈爱贞始终认为,对于教师而言,上课是硬指标,当老师首先要把课上好,应该对学生负责,不能误人子弟。而相较于教学,科研的“弹性”比较大,所谓弹性,陈爱贞认为科研除了靠勤奋,效率和兴趣也很重要,即使再忙,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陈爱贞认为传授给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在论文指导上,陈爱贞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通过阅读文献,进一步确定论文主题,进而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陈爱贞一再强调论文写作中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二者不可小觑,十分重要。

首先,要学习发现问题。“一个好问题就决定文章质量的一半。”陈爱贞认为,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要为现实服务,因此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学会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具体分析问题。“这取决于自身的理论功底以及对现实的理解,或说是‘直觉’和‘悟性’,换言之,是你能够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并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陈爱贞认为,计量做得再完美,但背后隐藏的经济意义没能充分挖掘并分析透彻也是不够的。“‘顶天立地’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所谓‘顶天立地’便是立足现实与理论拔高二者的统一。”

 

确立研究“根据地”

陈爱贞于2007年开始侧重于从全球竞争视角研究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自身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的高级要素的密集投入,且其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了一国工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事实上,装备制造业的链条非常之长,整个制造业的上下游甚至服务业都被其囊括,由此可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并在高铁、新能源发电设备等项目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总体来看,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品牌缺乏,基础配套能力弱等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陈爱贞的研究旨在探索问题所在,进而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陈爱贞所著的《全球竞争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制约与突破——基于价值链与产业链双重视角分析》一书指出,在全球竞争中,中国装备制造业陷入高增长与低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并存的困境,其根源在于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单一资源对全球资源的竞争。这种“单兵孤立作战”的竞争模式,注定了中国设备企业无法获得更多学习机会和创新资源,从而也极易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只能走粗放式的低端发展道路。在后续的研究中,陈爱贞加入区域间分工视角,从区域间分工、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互动视角,研究国内分工网络发展滞后及其与国际分工网络的竞争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随着2003年跨国并购交易的显著升级,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深入疾行;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大量“走出去”跨国并购。在此大背景下,陈爱贞将下一步研究与关注的视野与重点投向并购领域,在新旧的研究领域之间寻找契合点。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访学期间,与合作导师杨家文教授主要合作研究中国企业并购问题,与其合作完成的两篇英文论文均入选Th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会议论文。陈爱贞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与杨家文教授在该领域合作研究。

 

享受“舍得”快乐

也许你不会想到,如此专注于学术的陈爱贞,平日里喜爱跳健身操,喜欢随着音乐挥洒汗水的感觉,也偶尔窝在沙发里看看电视剧,但最爱文学,尤其痴迷小说。只可惜,经济学的研究始终是她的首选,陈爱贞不无遗憾地告诉我,当研究深入时,平日里最爱的阅读时光也只好“忍痛割爱”。

在陈爱贞的心目中,家人与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理解、关怀与帮助都是自己学术之路上万万不可缺的陪伴与动力。在大家的眼中,陈爱贞爱交朋友,爱“煲电话粥”,喜欢分享与交流。陈爱贞相信,因为自己在平日里与人分享信息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与自己分享信息并在自己需要时候施以援手。

当谈及到所信奉的座右铭,陈爱贞的回答不免出乎意料——只有“舍得”二字。“人的精力与能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只有懂得舍弃,你才能得到你最珍贵的;只有懂得舍弃,你才能真正享受你所得到的”所谓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虽是反义却是一物的两面。在陈爱贞看来,作为一名讲授经济学的教师,本职工作在于授业育人,在于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作为一个母亲,需要尽好家庭的责任。为兼顾好本职工作和家庭责任,舍弃炒股、炒房、赚钱的机会是值得的

 

【后记】

冬日的下午,手中握着陈爱贞老师所悉心烹制的茗茶,眼前展着陈爱贞老师所撰的专著,耳边是陈爱贞老师分享生活乐事之时欢快的语调与不时爽朗的笑声。环顾其工作室,隐隐约约藏在厚厚书卷背后的是唯美浪漫的结婚纪念照,电脑的桌面也设置成孩子开心的笑脸,当谈及到自己的家庭,陈爱贞老师更是流露出温情脉脉,感激满满。依我看来,陈爱贞老师正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中,自由自在,不可自拔。

 

(朱恺容  吴华坤  黄黛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