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柏培文,200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兼任《中国经济问题》编委、编辑,并被《经济学季刊》、《国际金融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投资研究》等期刊邀为匿名审稿人。
柏培文老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与企业治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结合自身对企业管理的深刻体悟,承担的《市场营销学》、《项目投资策划》、《资本运营与投资管理》等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05年以来,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国际金融研究》、《教育与经济》、《投资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7篇论文被EI或ISSHP检索,出版专著《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近20项,其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福建省级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未曾壮游,怎知自由?
万物皆有终点,人生贵在体验。与我院大部分教师稍有不同,柏培文的经济学之旅略显曲折:师范大学、本科主修物理、硕士主修管理,九零年代初就投身职场,并在多家企业历任管理人员。正当事业一帆风顺之际,他却令人惊奇地告别了奋斗9年的职场,再次“回炉深造”,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投身于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之中。
看似波折的旅程,细说起来,却也有许多水到渠成的自然。为顺应80年代国家经济政策的方向性大调整,硕士阶段的柏培文放弃本科所主修的物理学,转向经管方向。1993年研究生毕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后,正赶上市场化大潮,柏培文抱着对社会的好奇感与责任心毅然投入企业运营一线,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后,虽然职场生涯颇为顺遂,但柏培文始终抱定这样一种理念,人生贵在体验与经历,在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收获生活的阅历,在与众不同的人生中享受生命,唯有多体验、多感受、多欣赏,才能多获得、多经历、多感悟,因此最终选择了告别磨砺自我9年的职场,再度回归大学校园,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回顾这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他说,这一切只为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今在高校当一名教师,在宽松自由学术环境中细细探索着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在宽阔无垠的学术海洋之中尽情遨游慢慢徜徉,柏培文认为,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极富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厚积而薄发”的求知路
教育经历的丰富,赋予了柏培文多学科的背景,谈及不同专业的学习对他之后学术研究的影响时,他表示多学科的视野使他受益颇深。
在柏培文眼中,物理学与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之间就具备极大的共通之处,尤其是在经济学数理化趋势颇盛的今天,正是本科阶段扎实稳固的物理学基础,才使得自己时隔9年再次回归学术成为可能。物理学与经济学相互助益之处,柏培文概括为两点:首先,由于二者皆要求数学工具运用自如,因此物理专业在为他培养巩固数学基础的同时,更是为他奠定下坚实的经济学数理基础。其次,本科四年的理科学习带给他的还包括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回想起自己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柏培文告诉我们,仅仅依靠文科所惯常使用的发散性思维往往不利于论文的撰写,倘若适当地将理科思维与之相互融合,可使得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衔接更为紧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研究生期间,柏培文克服了理科学习转向文科学习的诸多困难,先后在《中国经济问题》、《国际经贸探索》、《亚太经济时报》、《厦门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也因此而获得过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最高奖之一——亚南奖学金和光华奖学金一等奖。可以说,经济学的“物理缘”在柏培文的身上有着较为充分的体现,他至今始终怀抱着对于物理学真挚的喜爱:“物理学是对社会真正具有巨大贡献的一门学科,没有物理学的发展,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巨大进步。”因此,柏培文鼓励文科生多接触理科,多了解真正的自然科学,进而培养理科思维,训练自我的逻辑能力,这对社会科学的学习显然也有所裨益。
管理学博士出身的柏培文虽然最终选择经济学开始自己的上下求索之路,但在他看来,管理学与经济学二者虽然作为两门彼此分立的学科,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助益。由于管理学本身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因此经济学的诸多经典研究范式能够为管理学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如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综合统一体,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管理科学的分析之中。当谈到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柏培文认为,作为专注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经济学,与重视总结与概括各种经营管理规律的管理学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管理学研究大体上分为两种:其一是偏应用型,专门描绘职场,与企业联系密切,其二则偏研究型,往往通过量表的有效设计,并在保证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探究与分析。与管理学不同的是,经济学总体而言更为抽象,因而这也决定了经济学往往采取数理推导的方式构建理论模型,而非管理学所使用的描述性模型。除此之外,二者在结构方程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别。
也许正是多种学科的相互借鉴与启迪,使得柏培文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如鱼得水。
“实践出真知”的学术态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年的从业经验为他之后的学习与研究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柏培文认为,社会经历与工作经验令自己懂得那些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得自己得以从社会上所观察到的真实现象出发探寻问题的本质,从而避免空谈的误区,进而进行“有缘由、有根据”的学术创新。
在柏培文看来,高等院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更应该坚持“实践出真知”,唯有立足于社会现实、经济实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扎实的学理研究,才能细致剖析国内国际形势,对发展趋势进行成功预判,从而在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上提供有益的见解与建议。以大学为企业所提供的管理咨询为例,柏培文认为,假如只是简单地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撑,很有可能使得决策过程中考虑不周或有失偏颇,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反之,具备一定社会经验的学者们,对于社会现实怀有自我切实的独特感悟,考虑问题自然能够做到详尽而周到,具有可行性。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风格
正是因为拥有丰富的一线运营经验和管理学的背景,柏培文对于企业管理有颇为深刻的体悟,教授起《市场营销学》这样的市场实务性课程也就别有心得。他认为,要学好这门课, 除了对纯理论的理解外, 对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理论联系案例,能激发课堂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实在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不二法门。然而,教科书一旦成为经典,其上的案例往往失去时效性,世殊事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候,柏培文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课堂的具体知识点,提出真实鲜活的案例,或者根据自己在业界的见闻,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案例。
作为曾经的企业管理者,柏培文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鼓励学生自行收集案例,或者要求学生依照案例进行实地观察, 自己搜集资料、 撰写背景及营销策略等方法,同学们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说,在课堂上,同学们决不能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还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沟通、配合和自我展现的能力。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增值的过程,如何提高自己的“含金量”,有人通过实习、有人通过考证、有人通过学生工作,但是大家也不要忽视,在课堂上也可以提高自己。
九年磨一剑,启示少年人
曾浸淫职场多年的柏培文对于就业市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从这一点来说,“理论联系实际”的他是一位再称职不过的“职场导师”。当谈及到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局时,柏培文提说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并不怪学生”。他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存在制度性分割,目前我国大学生可选择的劳动力市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性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主要劳动力市场,另外一类则是竞争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大相径庭。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一旦跨入某一行业部门极难转投于其他部门。因此,柏培文指出,改变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乃是当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旦在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上有所突破,劳动力市场化趋势日益推进,社会阶层固化现象逐渐消失,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也不再具有“三六九等”之分,潜在的劳动力市场容量就有可能被充分挖掘。
“人都是趋利的,大学生工作低就,十年寒窗付之东流,让人情何以堪。”也曾怀抱一纸文凭求职,柏培文深深理解当前学生的焦虑。由于大学生具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相对优势,因而他们心目中所预期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也须与之相匹配。柏培文坚持,不确定收入需要风险贴水以平衡与确定性收入之间的差距,因此有必要适当降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进而使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变得更为优厚。
柏培文强调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的重要性,但他也建议同学们:不要轻易跳槽。在一个机制健全的市场里,跳槽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体现着市场的流动性,也尽可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但在一个分割程度较高的市场里,跳槽未必就能跳出更好的机会。在柏培文看来,跳槽是由于自身目前的状态不尽如人意,或是为拓展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假如新岗位较之原先的职业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层级是上升的,或是在结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那么跳槽是值得考虑的,如果在同质性单位之间进行职业转换,结局不过是大同小异。同时,柏培文尤其反对频繁跳槽。他说,跳槽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绝非过于追求完美。“频繁跳槽或许会带来很多的机会,因为跳槽者的阅历与经验会不断累积增加,但随之而来的也将是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这其中就包括不断推倒重建的人际网络。对于企业而言,也将产生对于跳槽频繁者自身忠诚度的质疑与担忧。”他指出,在职场中,同学们应当保持耐心、有所坚持,着力于拓宽人脉,整合身边的资源,这比起频繁地改换山头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采访后记】
陈寅恪先生常说,治学应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精神家园”正是采访过程中柏培文最经常提及的一词。自1989年至今,来自安徽的柏培文已留在厦门足足20个年头,他早已习惯并爱上这里的四季如春、碧海蓝天,南普陀的钟声袅袅,鼓浪屿的琴声悠悠。也是存着一份相思,柏培文告别了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上海,回归这座有着家一般温暖的“小城”——厦门,已是这位外乡人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而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正是他赖以获得自由的“精神家园”。
(朱恺容 吴华坤 刘家利 黄黛安)